合欢的图片资料
合欢的小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昼开夜合”,就好像会“夜晚睡觉”似的,因此,日本人给它起了个很有趣的名字“sleeping tree”,即“睡眠树”,在波斯语里也因此特性而为其命名为“night sleeper”,即“夜间睡眠”。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合欢的资料。合欢属的同属植物较多,植株形态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常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下面将几个常见的同属栽培种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供区别。
合欢属的最新统计的同属植物约有150种,均为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我国产15种,另外引入栽培数种,大都可用于园林绿化栽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楹树(A.chinensis(Osb.)Merr),乔木,高达30米,树皮为暗灰色,平滑,老树显粗糙;小枝绿色被有黄色柔毛。羽片8~20对,小叶20~46对,长0.6~0.9毫米,总叶轴被茸毛。头状花序3~6集成圆锥状大花序,花色为米黄色至浅绿白色;荚果带状,长7~15厘米。花期3~5月,果期7~8月。产于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广西、云南、贵州东南、西藏墨脱等地;浙江南部、江西南部及湖南南部、四川攀枝花市附近河谷地带有栽培。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生长快、耐水湿,也耐干旱瘠薄。为优良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
南阳楹(A.falcata(L.)Backer),大乔木,高45米,冠幅可达20米,主干直,分枝粗壮,树皮为灰青色至灰褐色,平滑。羽片11~20对,小叶10~21对,长1~1.5厘米。头状花序排列成穗状花序或由多数穗状花序再组成大圆锥花序。花浅绿白色,荚果长8~13厘米。产于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现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及福建沿海低平地区都有栽培。为优良的庭荫树、行道树和广场遮荫树。但抗风力稍差,极易被风折断。
白花合欢(A.kalkora Prain),乔木,高20米,小枝黄绿色。羽片2~6对,小叶4~12对,长圆形,长1.5~4厘米。两面疏被黄色绢毛。头状花序3~4簇生叶腋,花白色,产于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地区。相近种有:山合欢(A.macrophylla(Bge.)P.C.Huang),小枝紫褐色或棕褐色;头状花2至多数排列成伞房状大花丛生小枝顶,花有时为淡粉红色。产地从河北往南,由于常与白花合欢相混生,以往多被误以为是一种。在北方也称白花合欢、花旦、山槐。北京、天津山区都有分布,四川都江堰沿岷江沿岸多野生。花期与花环相近。
合欢的基本常识
中文名:合欢
别名:夜合花、绒花树、马缨花、夜合树、合昏
学名:Albizia julibrissin
英文名:Lenkoran acacia,bastard tamarind,sleeping tree(in Japan),Nemu tree(in Japan),night sleeper(Persian name)
植物科属:豆科(Leguminosae)合欢属(genus Albizia)
园艺分类:落叶乔木
开花季节:夏季
花期:6~8月
果期:9~10月成熟
花香:具有清香气味
花色:合欢的花瓣短小而不明显,其雄蕊细长如丝伸出花瓣,颜色鲜艳,有粉红色至深红玫瑰色。
合欢的原产地
合欢原产于亚洲南部和东部,从东到中国,伊朗和朝鲜。我国北起太行山南段,沿黄河以南各地,甘肃天水、秦岭以南皆有分布;东南亚及南亚、小亚细亚直至北非也有分布,为广布种;我国北起辽东半岛、河北、北京、山西中部以南多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