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梅花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炭疽病
主要危害梅树的叶片,也侵染嫩梢。叶片上的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叶缘或叶尖上的病斑为半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黑褐色,后期变为灰色或灰白色,病斑边缘为红褐色。病斑上有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潮湿条件下可溢出胶质物。病斑可形成穿孔,病叶易脱落。
嫩梢上的病斑多为椭圆形的溃疡斑,边缘稍隆起。病原为梅炭疽菌,以菌丝块和分生孢子在嫩枝的溃疡斑及病落叶中越冬。成为次年的侵染源,分生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发病期由4月下旬开始,7~8月份为发病盛期。早春寒潮会推迟炭疽病发生,分生孢子只有在高湿条件下才能萌发,因而在春季多雨,尤其是梅雨季节里,发病严重。
因盆栽梅花植株矮化,易被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侵染。另外,由于雨滴把土表的分生孢子滴溅到植株下部的叶片上,因此盆栽梅花下部叶片往往先发病,而且分布着更多更大的病斑。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梅花植株上和周围的病残叶和落叶,剪除有病枝条,集中销毁,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加强日常栽培管理,注意给植株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多施磷、钾肥,适量施入氮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休眠期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杀死越冬菌;发病初期开始喷药,1年喷3次可控制危害;常用药剂有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炭疽福美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也可用1%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毛毡病
此病发生普遍,各地均有发生。毛毡病严重破坏梅花叶片的光和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病叶枯黄早落。发病初期,在梅花叶片上会产生白色不规则的病斑,随后病部隆起,病斑上密生灰白色的毛毡状物,这些毛毡状物最后会变为红褐色或暗褐色,有的为紫红色,其颜色会因寄主及病原物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病斑主要分布在叶脉附近,能相互连接,直至覆盖整个叶片。
病叶上那些毛毡状物是植物表皮细胞受到病原物的刺激后伸长和变型的结果。发病严重时叶片多发生皱缩或卷曲,质地变硬,落叶早。引起毛毡病的病原是四足螨。该虫以成虫在植物叶芽的鳞片内或病叶内及枝条的皮孔内越冬。
次年春天,当叶片抽出时,四足螨就随着叶片的展开爬到其背面进行危害、繁殖。危害不断扩大,但不会深入到叶肉组织内。四足螨在叶片茸毛丛中隐居。高温干燥条件下繁殖速度快,夏秋两季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春季在梅花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杀死越冬的病原,减少侵染来源;可喷洒卵螨酯、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10%吡虫啉等,也可埋施15%铁灭克,均可杀灭四足螨。
穿孔病
此病主要致使梅花叶片受害,偶尔枝条也会受害。受害植株叶片表面病斑散生,呈圆形或近圆形,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的细小霉点。病斑组织易干枯脱落,从而在叶片上形成许多小圆形的穿孔。病害严重时,病叶早落,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发病期喷洒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
缩叶病
多在早春梅花萌发时发病,其嫩叶和新叶易受病菌的侵染,被害嫩梢变粗、短缩,叶片密生,病叶叶片皱缩,厚而肉质化,并向叶背卷曲,叶色先为紫红,后逐渐变成灰白色,严重时致使病梢枯死。在早春连续阴雨多雾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蔓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该病只危害梅树幼嫩的组织,在梅花叶芽刚刚膨大还未展开时,可喷洒1%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即可见效。
虫害
危害梅花的主要有红蜘蛛、蚜虫、叶蝉、介壳虫、毛虫、蓑蛾等,防治时要注意——不能用乐果或敌敌畏!因为梅花对这两种药剂极为敏感,易对其造成药害,轻则伤叶,重则造成落叶,影响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剂800~1000倍液或2.5%的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喷洒防治。
蛀食梅花枝干的害虫主要有天牛、吉丁虫,可用50%马拉松或锌硫磷乳剂100倍液防治,用针管将药剂注入虫孔,再用泥巴堵塞虫孔来进行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