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萎缩?

作者: meilin
位于: 健康百科

脑萎缩是一种涉及脑细胞丧失或受损的疾病。取决于萎缩的类型,位置和原因,患者表现出的病症各有不同。脑功能往往骤然下降,并且病情会因为大脑受损进一步恶化。

许多与大脑有关的疾病会导致脑萎缩,如癫痫,创伤性脑损伤,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症,多发性硬化症,脑瘫和亨廷顿氏舞蹈症等。脑萎缩病人还伴随慢性消耗(也叫做恶病质),并且发展成恶病质的艾滋病人尤其容易脑萎缩。

与其它萎缩一样,脑萎缩也涉及组织流失。在大脑中,失去神经元是很不好的事情,因为脑组织流失会导致神经元变化和认知问题。脑萎缩病人有可能发展成癫痫,痴呆和失语症。如果是局灶性脑萎缩,损伤集中于大脑的特定部位,意味着局部脑功能受损;广义脑萎缩则涉及整个大脑,可能与多方面问题存在联系。

这种病一般能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大脑拍片诊断出来,这些成像技术能观察到大脑的结构变化。大脑功能扫描能显示脑萎缩导致的脑活动减少。医生会建议这种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定期检查身体,密切观察脑功能结构变化。出现脑萎缩相关症状的人也可以通过这类扫描帮助诊断。

治疗脑萎缩主要专注与让病人保持舒适,尽可能防止进一步损伤,并给患者提供控制脑功能下降的工具。物理疗法可用于教给患者各种能应对身体能力下降的技能。例如,患者可以做提振精神敏锐度的锻炼。还应在常规治疗过程中纳入神经系统检查,帮助观察病情。如果病情骤然下降,在没有看护人员提供支持的情况下,因脑萎缩而导致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生活辅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