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哥2(小说人物塑造接着写)
那哥正在看电视。他光着脚,瘫坐在沙发上,灰底条纹睡衣皱巴巴,扣子还错了位,把个领子弄得左高右低。听见有人上楼,便举起手中的遥控器,对着电视调小音量。
“兄弟,是不是有点太猛了啊?”海兄一脸坏笑。
“坐!自己弄杯水。”那哥坐直了身子,双手捂在脸上用力揉搓了几下。 ……
那哥正在看电视。他光着脚,瘫坐在沙发上,灰底条纹睡衣皱巴巴,扣子还错了位,把个领子弄得左高右低。听见有人上楼,便举起手中的遥控器,对着电视调小音量。
“兄弟,是不是有点太猛了啊?”海兄一脸坏笑。
“坐!自己弄杯水。”那哥坐直了身子,双手捂在脸上用力揉搓了几下。 ……
那哥是达理当地人,一米七八的个子,宽肩,圆脸,目光炯炯,是很受姑娘待见的壮小伙。早几年在昆明打工,给一家工厂做销售,认识了在大排档卖酒的漂亮姑娘小隋。小隋也是云南人,家在保拉。两人两情相悦,很快就相爱到谈婚论嫁的程度。那一年,他二十九,小隋刚好二十岁 ……
我们看一幅画,一瞥就能获得整体印象,做出欣赏或不欣赏的判断。但小说不行,尤其是短篇小说,需要读完才能得出整体结论。
对于文学作品,普通读者看一遍就够了,娱乐就好。但如果以作家的方式看一本好书,就需要反复读上三五遍, ……
我习惯于四处点赞,但评论却不会乱给。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下内容只代表本人观点,不说明谁对谁错。
我刚来简书,就对这里独特的运行机制很着迷,因此还自封了个“简书研究生”。除了研究简叔,我也对简友的行为习惯有兴趣。恰好简书提供了许多工具,能跟踪简友的日常行踪,依此判断是亲近,还是疏远。 ……
高晓松在《晓说》里讲过一句话,说小说里的人物是虚构的,但事儿往往是真的。他还建议从文学作品了解历史,而不是单纯的通过历史书。我非常赞同,而且从文学作品里学到了人情世故。数千年世事变迁,很多东西都变了,唯一没有改变的只有人性。 ……
描写人物容易,但塑造出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就有难度了。一般来说,小说的人物性格是通过面对压力时的选择展现出来的。毫无疑问,《剃刀》里的俄国上尉伊万诺夫就是纳博科夫塑造出的一位好汉,有血有肉,富有人格魅力。
小说的第一句话,就以“剃刀”这一绰号的由来引出主人公伊万诺夫 ……
昨天晚上,有简友像一头受惊的小鹿跑到我的简信里求救,因为她向公众号投的稿都石沉大海,而且写的付费文章也没人看,很绝望,问我该怎么办,想知道如何才能写文赚到钱。
来简书五个多月,也经常有简友咨询问题,我一般都会回复,举手之劳的事情何必不为 ……
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强调文学作品的重点是风格与结构,而把思想性放在了狗屁的地位。因此,读这位大师的作品有轻松,幽默和艺术美感。
纳博科夫很在乎细节和创造性,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表现出这一创作理念。《这里说俄语》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
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写得幽默老道,极具艺术美感。《风流成性》就是一则这样的故事:讲得是一名化妆镜推销员在火车上搭讪上一名风流女子,半途下车,追随她回家,准备过夜的所谓艳遇。但他太急于得手,就在女子家中的饭桌上草草了事 ……
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之一是能激发创作欲望。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其中一篇《海港》就刺激了我创作《重庆姑娘》的想法。现在把具体构思记录下来,作为一个里程碑式标记。
《海港》讲述的是一段路过马赛的经历,有理发店,小餐馆,咖啡馆,还有美丽的姑娘,很像一篇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