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第十章,高潮迭起,乔伊斯的场景描写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现代小说家更多采用简洁洗练的场景描写;特点是尽可能只用名词和动词,并用比喻代替形容词;重点强调的是避免副词和形容词,除非能加强效果。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生活节奏加快了。忙碌的人们没工夫看词藻华丽,没多少实际内容的抒情散文。
《尤利西斯》第十章是本书的一个次高潮,最后一章摩莉的意识流应该是整部小说的最高潮。乔伊斯在这一章采用了极为简洁的场景描写方式,通过巧妙的同步结构,将都柏林形形色色的五十名市民在下午三点左右,各自忙碌的场面记录了下来。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写法,大开眼界。
可以把这一章视为独立结构。开篇是以康米神父迈下住宅台阶,步行穿过几个街区,在纽科门桥搭乘驶往郊外的电车开始的。他在豪斯路下了车,继续步行到位于乡下的一座教堂办事。在路上,他遇到一个拄着双拐,沿街乞讨的残疾士兵;神父没有钱给他,就用祝福代替。康米神父看到一群从教会学校放学回家的低年级学生。他曾经任过校长,便让个头最小的孩子到马路对面的邮箱里投递了一封信。他喜欢这些小孩,唤起了诸多回忆。
康米神父在路上遇到好几个熟人,也联想起许多事儿,都被乔伊斯记录下来了,并且抽空插入了几条同步标记。下面是其中一条:
“一个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从篱笆缝隙间钻了出来。跟着又钻出一个年轻姑娘,手里握着一束摇曳不停的野雏菊。小伙子突然举帽行了个礼,年轻姑娘赶忙弯下腰去,缓慢仔细地将巴在她那轻飘飘的裙子上的一截小树枝摘掉。(这一段在后面其他场景被当做背景再次出现)
康米神父庄重地祝福了他们俩,然后翻开薄薄的一页《圣教日课》,继续边走边诵。”
第十章分为十九个部分,描述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儿。无一例外,每一部分都有前后呼应的同步标记,将整章的故事情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故事高潮是最后一部分,爱尔兰总督夫妇二人及随行人员,乘坐两辆马车,由骑兵侍卫前呼后拥,穿城而过,去参加默塞尔医院慈善义卖会的场景组成。一路上,有许多见到总督车队的人驻足敬礼,但也有人面无表情,不以为然。总督时不时地向路人还礼,表现的温文尔雅,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