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恨水的《纸醉金迷》判断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涨跌趋势

作者: meilin
位于: 投资赚钱

张恨水是我最喜欢的民国作家之一,此外还包括老舍、钱钟书和沈从文等,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种正义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众所周知,张恨水以写言情小说而闻名,是很会讲故事的人。但《纸醉金迷》是个例外,是相对较严肃的文学作品,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重庆的市井生活,其中就涉及许多金融知识。

在《纸醉金迷》里,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一样东西就是“黄金券”,是官方财政发行的金融产品,可以在到期后用此券兑换实物黄金。由于当时包括重庆在内的大后方货币迅速贬值,黄金券迅速成为人们的投资保值产品。在官方媒体和小道消息的推波助澜下,黄金券的市场价值大幅度上涨,而且总是给人以未来不断上涨的预期。于是,上到有钱人,下到普通职员和下层佣人,都以各种方式购买黄金券。有门路的直接从政府购买,但数量有限,其他人只能通过转手获得加价的券。和如今的房地产一样,不用干活,只通过倒卖此券就可以赚钱,甚至暴富。

当时整个重庆的人都痴迷于此,街头巷尾,人们最经常议论的事情也是黄金券。说到这里,大家是否看出,这黄金券和如今的房地产有些相似?黄金券的发行量和价格在国民政府的调控打压下,很快的将市场上的闲散资金回笼,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通货膨胀压力。但是和任何事情一样,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随着抗日战争的接近尾声,黄金券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折。最终,在政府的操作下腰斩价值,让那些梦想一夜暴富的人梦醒,尤其是通过高杠杆贷款购买黄金券的人,输得最惨。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日,以完成了帮助政府投放货币,刺激经济发展的使命,该回归其居住本质了。与西方纯粹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还有差距,因此注定不会采用通过恶性通货膨胀修复过热经济的方式。为了社会稳定,唯一的可能就是通货紧缩,虽然大家都不好过,但总能让普通民众吃上饭。

回顾历史,总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惊人的相似,因为我们终归是人,具有人性特点。即使物质文明再怎么高度发展,人所具有的动物性是不会改变的。

相关文章: